夏日炎炎,热浪滚滚,有一群山石人依旧坚守教学科研阵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教学科研不停步,攻关实验不停歇。

暑假期间,石油工程学院王旭东教授带领团队一直奋战在实验室和油田现场,针对高温钻井液技术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并积极对接胜利油田、胜利工程等油田单位以及中胜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润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新签研究课题2项。

为应对环境中不断被发现和引起危害的新型污染源,假期中,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傅玲子集中精力开展高效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技术研究。通过反复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索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路径和工艺,助力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暑期期间,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表面改性与腐蚀防护团队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团队主要成员张红霞、孙彩霞、郭丽娟和付超老师致力于采用金属粉末包埋渗技术,以提升金属材料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团队在35CrMo表面进行了铬的渗入处理,有效增强了35CrMo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团队还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了硼和铝的共渗处理,显著提升了该材料的耐磨性。此外,团队教师还带领、指导9名学生参与相关科研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经济管理与文法学院能碳数智管理创新团队聚焦如何高效开展行业调研与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举办暑期交流活动。李波老师分享了实地调研的策略与技巧,强调数据收集、分析框架构建及趋势预测等方面的重要性,就如何精准提炼调研成果、构建逻辑严密的报告结构以及采用生动案例增强报告可读性等方面进行分享。同时团队就近期科研重点突破方向进行研讨。

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数智赋能实验室刘延斌博士、乔爽博士团队围绕孙子文化数字博物馆建设研究课题,在假期中依然保持着高昂的科研热情。团队结合VRP虚拟现实技术的强大功能,为孙子文化数字博物馆打造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孙子兵法中的经典战例,实现军事智慧“面对面”交流。团队还利用VRP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智能化设计,构建了虚拟的博物馆场景,力图为数字博物馆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参观体验。

暑假里,大数据与基础科学学院祁鑫教授休假不休息,带领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的同事们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围绕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聚焦育人目标、课程优化、内容重构、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标准化和评估改进等六大核心要素,提出一种“Edu-TARGET”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协同共建新范式,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生物医药与护理学院青年博士李栲老师利用暑假期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与Miriam Rafailovich课题组就纤维蛋白原自聚合机理开展深入的科研合作,进一步验证材料表面性质引发纤维蛋白自聚合的现象。此研究对于降低支架材料血栓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山石教师们步履不停,勤耕不辍,以他们的勤奋与执着,为新学期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庆佳 责任编辑:汤雅君】